归真第七十三讲:神识
# 归真第七十三讲:神识
@所有人 今天我们继续讲课。
小蘑菇:老师好吖!怪不得没睡意,原来是要上课。
归真老师:哈哈,元神相感了。
今天我们来讲人的神识。
为什么要讲人的神识呢?因为我们讲针灸,接下来要讲到神针,而神针就与人的神识有关系,所以我们今天先讲一下人的神识。
神是什么呢?
我们说一个物体,说物质,大家很容易理解,而一旦讲到神,大家就会觉得很难以把握,感觉很抽象,不好理解。
其实神就是一个名,就是一个名字。凡物皆有名,像一个人就有一个名字,一个物体也有一个名字,名就是神。
佛家经常有一种说法,叫佛曰某某,即非某某,是名某某。
中国古时呢,在诸子百家中有一家就称为名家,其研究的是名与实的关系。
名与实,两者是相互对应的关系,两者并不分先后。
比如说,先有了一个东西,我们给它取了一个名字,这是先有实而后有名。
还有呢,是先有了一个名字,然后呢,我们根据这个名字去把东西生产出来,这是先有名而后有实。
这就像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关系。比如说世上本没有鸡,也没有鸡蛋,有一天一只鸭子生了一个蛋,结果蛋孵出来呢,不是鸭,而是鸡,那这时呢,就有了鸡,而这颗蛋呢,本来是鸭子生的鸭蛋,但因为孵出来的是小鸡,所以这颗蛋也就变成了鸡蛋,这是因后而决前,所以当鸡孵出来的同时,鸡蛋也就产生了。
人世间的事也是一样,有因实而得名,有因名而得实。因实而得名,比如说一个东西很实用,用起来效果很好,这样大家口口相传,它的名声呢,也就越来越大。因名而得实呢,比如说一个人很有名望,其名气很大,这样呢他就能号召起更多的人来帮助他,就能做成更多的事情。
所以名和实是相互的,是对应的关系。
名的概念也是道德经中很重要的一个概念,道德经第一章就讲到了名,大家读道德经的时候可以用心去体会一下。
神呢,就和名是类似的概念。
比如说一座山吧,其本身可能没有名气,但是来朝拜的人越来越多,这时这座山就成了大家念力之所在,其灵气也就逐渐起来了。
这个世界上可以说没有神,也可以说处处皆是神。说没有神,便是无名之时,也就是无极之时,万物未成,一炁茫然,此时宇宙成无极之态,此时之态也就是元神之态。
我们举例来说。
比如说长江、黄河,长江、黄河是存在的吗?
子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河流的水一直在奔流中,其中的水是不固定的,那这条河指的又是什么呢?
是河道吗?河道也是会改的,水流在哪里,河道就在哪里。
所谓长江、黄河,只是水中间的一段形态,是在一定区间内维持的一段形态。
如果我们把地球上所有的水,不管是气态的水还是液态的水都混在一起来看,水弥漫于整个地球,在地面上,在空气中,在云端里,此时不分上下,不分河流、大海,只是茫然的水汽,此时之态便为水的无极之态,也就是水的元神之态。
而河流这些呢,东海、北海、南海这些呢,是其中的一段,是一个区间,这一个名相就是识神的状态。
人呢,有几种神,有人神,有识神,有本神,有元神。
人神我们之前讲过,其分布于人身各处,负责感知,也负责运动。
本神是什么呢?本神就是宇宙中本有之神。
这是什么意思呢?比如说一个人,人的身体是人的组成部分,你的身体都是属于你的,但同时呢,你的身体其实也是这个世界的一部分。
庄子有段话是这样说的,夫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故善吾生者,乃所以善吾死也。
这就是把自己的身体和生命不当成是自己的,而是把自己还给了宇宙。
如果我们把自己的身体和生命不当成是自己的,而是将其看成是宇宙的一部分,那它作为宇宙的一部分,其在宇宙中本有之神,便是本神。
我们来看内经中是怎么说的。
灵枢本神第八,岐伯答曰,天之在我者德也,地之在我者气也。德流气薄而生者也。故生之来谓之精,两精相搏谓之神,随神往来者谓之魂,并精而出入者谓之魄,所以任物者谓之心,心有所忆谓之意,意之所存谓之志,因志而存变谓之思,因思而远慕谓之虑,因虑而处物谓之智。
天之在我者德也,这个德是什么呢?这个德不是指品德的德,不是说一个人品德高尚的意思,就是说一个人先天从宇宙中得到的部分,是宇宙中整个元神存在于人体的部分,这部分称为德。
元神是相通的,所以我刚才说元神会相感。
地之在我者气也,组成我们身体的部分也是来自宇宙中的材料,它们只是暂时存在人身上,人身上的这一部分是气所构成。
比如有一天人死了,那构成人体的这些材料还在呀,它们在宇宙中还继续存在,只是被分解了,又组成其它的物质,而其作为宇宙中原本的物质,其本神并不会消失。
那元神的这一部分呢?则随天心继续流转,又会聚合宇宙中其它的物质,形成一个新的个体。
这里面呢,就有因缘和因果两种因素。因缘指的是因缘际会,要能凑巧合在一起,因果呢,指的是一种规则,是指两者要能够相合。
这就跟男女两个人在一起是一样的,因缘呢,指的是他们两个刚好遇到了,因果呢,指的是遇到之后要能够相合。
我们讲的因果并不是说一个人做了一件坏事就会受到相应的惩罚,一事一报,不是这样子的。
因果是一种规则。所谓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指的是心性转变以后,其自然会与与之相合的东西相感。
因果论和因缘论,其包含的内容很多,今天我们不展开讲,我们主要讲有关神识的一些内容。
一个人生下来之后,有先天的元神,还有身体中原有的本神,在出生以后呢,就会慢慢形成识神。
识神的识字指的就是认识的意思。
识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把其转化为自己的。
我们说知识,知是一个方面,识是一个方面。比如我们说一个人,我们说我知道他,但是我不认识他。知道是一方面,而认识呢,就是与自己产生了关联。
比如我们讲的内容,大家看了一遍,可能就知道了,但此时仅限于知道,还不能有真正的认识,当多读了几遍之后呢,加上自己的思考,此时才算是有了认识。
识神就是不断建立认识的过程。
那人之所以能够建立认识是因为什么呢?
是因为有元神和本神做基础。
我们认识一个东西的过程是这样的,首先本神中存在的是人在宇宙中原有的记忆,而元神呢,是人与宇宙混而为一的灵性,灵性也就是性光之所在,当人出生以后,人神开始感知这个世界,比如我们的眼睛看到了一个东西,这个东西在我们的眼睛里首先被人神感知,这个东西在我们的眼睛里形成的也是一个神,只是人神形成的初步的一个神。两精相搏谓之神嘛,我们的眼睛是一精,外界的物体是一精,其两精一相合,首先便形成一个人神,在最浅处。然后人神感知到的这个神呢,就会与我们身体中原有的记忆相合,两者相合以后,我们就会分辨出这个东西是什么,我们之前见没见过,它是干什么用的,等等,此时便形成了一个新的认识,这个新的认识呢,就是识神。
然后识神呢,就又会把这个新的认识存在我们的本神中,存在我们的记忆中。
我们可以这样类比,就像一台电脑,本神呢,就像电脑本身的数据库,人神呢是摄像头、鼠标这些,是输入信号的,识神呢,就相当于是运行的内存,是负责运行计算的,而元神呢,就相当于是计算机的处理器和操作系统,是提供算力的。
我们之前讲过一体同源,人身体本神的数据库有多大呢?可以说其存有整个宇宙所有的信息,就像一块硬盘,其不停地被读写,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其中其实是可以读取出自宇宙诞生以来所有的数据的。所以我们有时会有灵光一闪,突然明白了什么,那是因为我们的数据库中原本就有,只是被覆盖了。
我们的识神负责不断地运算,不断地储存,而把原有的很多东西都忘记了,也就是停留在了记忆深处。
那识神是不是不好呢?我们经常说一句话,说识神死,元神活。所以很多人认为识神是不好的,应该要消除识神才对。其实不是这样的,识神是非常重要的,是我们通往元神的门户。
所谓返本还元,返本还元是需要通过识神来实现的。
如果识神没有用,是不好的,那一个人直接死去了,识神湮灭了,本神、元神又回到宇宙中,那岂不是就得道返本还元了?
我们说人身难得,很多动物在修炼过程中都想化为人形而不能。
人的灵性是最足的,识神之力也是最大的。
但就像庄子所说,善吾生者亦所以善吾死,人的识神之力大,其所带来的干扰也就大。
我们之前说我是谁,我之所以能够成形,是天心元神聚合宇宙之物质而成,此元神为我之本来。而出生以后呢,识神当家,我的东西就会越来越多。
比如我们会说我的手,我的胳膊,我的父母,我的朋友,我的衣服,我的书,甚至我的房子,我的土地,等等等等,随着我们与外界接触不断增多,外界之精与我们本身之精两精相搏于识神中,“我的”就会越来越多。
而这些东西既然是我的,就与我已经产生了神识上的联系,也会影响我们的神识。
比如你心爱的一个东西,你经常随身带着它,它与你的联系就会越来越深,而有一天如果它丢失了呢,你就会难过。这就是神识带来的影响。
而当我的东西越来越多的时候,人往往反而就找不到原本的那个我了。
一个人要返本还元呢,不是不需要识神,而是要正确地使用识神,让识神为元神去助力。
那如何去助力呢?
我们知道识神是最容易变的,当我们与外界接触以后,人神与我们原有的本神相合,其首先就反应在识神,所以识神总是随境流转,人今天的想法和昨天的就会有不同,甚至每时每刻都会有不同的想法。
我们之前讲过一个概念叫做久则增气,我们的元神需要越来越稳定,越来越有序,越来越强大,而我们的识神呢却总在流转,消耗了我们太多的精力,相当于一台计算机其大部分的算力都浪费了。
此时我们需要的是什么呢?就是持念。
网上流传有一种说法,说听过了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这是为什么呢?
就是因为其没有持念。
持念的目的是把我们的本神不断地去调动出来,本以应识,识以应元。
这个呢,其实很容易理解。比如我跟你说了一句话,这句话你听到之后,就与你原有之神产生了反应,形成了一个你的认识,但是这个识神呢,很快又湮灭了,又存于本神之中了,而你呢,并没有太大的改变,还是原来的样子,听过的道理很多,但并没有达到久则增气的效果。
持念呢,就是把一个念头不停地提出来,久而久之,这个念头在你的本神中就会越来越清晰,而本神呢又会去滋养你的元神。
佛家有一个很好的提法,叫善护念,所谓善护念就是要善于去护持自己的念头。
当然这个念要是正念,而不能是执念。如果是执念呢,也可以成仙,人死之后,一念不灭,就像西游记中的白骨精那样,因有怨恨而执念不灭,此时成仙,谓之鬼仙。
这在钟吕传道之中讲的很清楚。
总而言之呢,人之三神是相互联系,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的,识神是我们修行之门径,持念,也就是善护念,是修行的一个法门,也可以说是一个心法,其原理呢就在于久则增气。
好了,今天我们就讲这么多。今天的内容不太好理解,也无法跟大家展开太多去讲,要不然就是宣扬迷信了,有些内容需要大家自己慢慢去体会。
今天的课就到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