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真第十三讲:病机与临证
# 归真第十三讲:病机与临证
大家好,前面跟大家讲了人体的一些基本知识,上次让大家思考三阴三阳联系的问题,今天先把三阴三阳再跟大家讲一下。
三阴三阳我上次在公众号文章里说了,是体用的关系,三阴为体,三阳为用,大家要有一个概念,就是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个部分都是相互联系的。虽然分为六经,但六经并不独立,而是相互联通,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举个例子来说,比如说长江和黄河是相连的吗?
但如果大家从宏观来想,长江的水每天都在蒸发,升于空气中而为水汽,水汽上为云,降而为雨,黄河的水也是如此,长江的水和黄河的水,通过空气中的水汽,时时刻刻都在连通。这就是整体的观念。人的身体也是一样,三阴虽然分为水液、血液、精气,但是其在人体内部,也是时时联通、联动的。
所以内经中说,汗血同源。水液也会入于血,发汗太过也会伤血。
三阴与三阳的联系也是如此,三阴在三阳各个部位川流不息,三阴需要借助三阳的道路,而三阳也同时需要三阴去滋养。人的身体内部就像一个蚁洞一样,合则为一体,同气连枝,分则为各个部分。血液循环也要有水液循环的代谢参与,同时血液中的营卫生化也需要有精气的参与,这就是为什么用针可以调动血行。
上次讲水液循环只讲了人体散热的功能,同时水液循环还是人体的代谢清洁系统。比如说一个人体内有瘀血,我们在用药之后,这个瘀血一般会从哪里排出来?会从肠道排出来,而不会从血管排出来,除非我们去放血。这就是人体的蚁洞法则。
之前讲了,人体排邪的途径,主要是汗、吐、下三法,为什么是汗吐下?因为汗是走体表,吐下是走口到肠道,这两个一个是人体的表层,一个是人体的里层,是人体最大的两个层面,所以也是人体排邪最主要的两个途径。因为有了人体的蚁洞法则,所以不管是血中之病,或是水液之病,或是精气之病,不管是身体各个部位的病变病邪,我们才都可以通过汗吐下的方法来去病排邪。
之前不是有个胡万林很有名吗?无论什么病都用泄法,病人来了先喝几碗芒硝水,也能歪打正着治好一些病。这就是利用了人体的蚁洞法则和排病渠道。
但是我们治病是要有法则的,不能乱来。伤寒论大的原则是病在外,以汗法,病在内,以下法,病在上,取而越之,以吐法。找到人体最适合的排病方法。
当然这都是攻,人体治病还需要补。寒则温之,热则平之。人体正气不足,则不能贸然攻之,所以伤寒论中说,脉弱者,不宜发汗。
这是跟大家讲一下人体内部的联系,及治病的一些基本方法。讲的比较简略,大家能听懂不?好,有时候我讲课也是想到哪讲到哪,有些地方可能讲不到,大家有不懂的就问,大家多问些问题也能启发我多讲点。
现在大家对人体的运行都有了一些基本的了解,接下来我们讲些临证方面的知识,让大家知道具体该如何去临证。
我们今天就来讲讲什么是病机。现在很多人把病症和病机分不清楚.我们说人体生病,我们先来看什么是病。病指的是人体功能的部分丧失或失调,这是病的本质。
但现在很多人把症状当成病。比如说咳嗽,是病吗?如果人喝水被水呛到了,那么人就会咳嗽,是为了把水汽从气管中咳出来,这是人体自然表现出来的一种状态,所以说咳嗽是病吗?再比如说高血压,当人体血液循环不能满足向身体供应营养的时候,人体必然要增大血压,以加快血液循环,向身体组织供应更多的营养,这也是人体自然表现出来的一种状态。再比如说受凉发烧,人体受寒以后,身体因为应激反应而毛孔收缩,导致汗液无法正常排出,人体无法散热,体内蓄积的热量增加,则人体自然发热,这也只是人体表现出来的一种状态。这些都是人体表现出来的症状,而不能称之为病。
所以只要有点常识的人都会知道,受凉发烧以后只要出出汗就会好了,这是很多农村老太都知道的。而现代的人知识多了,却连常识都没有了。现代医学总是把人体的症状当成病去治,发烧了有退烧药,高血压有降压药,而不去考虑过人体本身的运行。
我们中医治病,不能把症状当成疾病去治疗,不能见咳止咳,见泄止泄,见烧退烧,而是要明白人体运行的规律,通过这些症状去思考人体是哪里运行失调了,然后去调整人体的失调,这就是抓住病机。
人体可以表现出来的症状很多,但病机却是有限的。内经中有病机十九条。抓病机才是中医治病的关键。所以伤寒论中一共常用的也就几十味药,为什么这几十味药就可以治人体几乎所有的病呢?
我们人是从自然界中诞生的,我们在自然界中能够存活,自然界中就必然存在能够提供给我们人类的食物。而同样的道理,当人体某些功能失调的时候,自然界中也必然存在可以纠正人体功能的药物。
因为中医的着眼点始终都在人体自身的功能本身,而不是着眼于症状,所以中医不需要不断去研制新的药物,因为人体的功能是固定的,功能的失常也就那么多,哪些功能失常就对应使用哪些药物即可。就像人渴了就需要用水,饿了就需要用米饭是一样的,我们人类存续了几千年,大米、馒头一样可以养活我们。所以不管疾病怎样变化,人是不变的,所以中医对见过的病可以治,对没有见过的疾病也可以治。
比如说这次疫情,病毒是之前没见过的,病毒感染以后会引起肺炎,人会发热、咳嗽,肺部感染变化,发烧是人体在对抗病毒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身体机能亢奋,咳嗽是为了疏通肺气,使肺不至于被堵住,而肺部感染变化说明肺的功能在丧失,这个时候我们难道是要去退烧、止咳吗?这不是反人体而行之吗?我们只需要找到相应的药物去帮助人体改善肺的功能,使人体功能恢复正常即可。这里面有攻也有补。为什么很多人感染之后,自己会痊愈?说明人体本身是可以对治疾病的,而我们所需要做的就是帮助人体而已。这就是中医为什么可以对治疫情的原因。
中医辨证,辨的是病机,也就是身体运行的机理,而不是辨一个个的症状。所以没有所谓治鼻炎的药、治感冒的药,一切都要以人体的病机为准。这也就是为什么会有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病机相同,则治亦相同。车子不走了,这是症状,车子没油了,这是病机,车子开起来没劲,这是症状,排气管道堵塞了,这是病机。只有抓住病机才能对症下药。
行了,今天就讲这么多,大家把我今天讲的好好理解一下。
聪:老师我问一下,胃老是消化不良,老觉得一团硬硬的,第一课讲,这应该是阳明问题。那按三焦来说,是不是叫中焦不通。这样理解对吗,然后是不是说阳化能量不好
归真:@聪 这个三焦不是指的上中下三焦的三焦,三焦是人体中水火的通路,人体处处都有三焦。上中下三焦只是人体分上下的一种分法,跟这里说的三焦是不同的。胃的消化需要水火共同作用,就像煮饭一样。胃消化不好,需要考虑水火两个方面。当然从大的层面来看,这都属于阳化不足
杨宇灵: 比如在临床中,碰上一些发热后大便硬的,并不能直接的就上承气汤,我尝试过用承气汤攻不出来,而是还得方证对应治疗后,大便自然出来。包括解表也是一样,小孩有怕风的感觉,但是由于家人都在不停的喂水(家人觉得喝水多就对身体好),也不知道小孩有没有口渴的现象,如果觉得这是表证去解表,很容易就出现了阳明症。相反,如果大一点的小孩会说口渴想喝冷水,那么就直接买虎加人参汤就解决问题了。 所以我的感觉是,如果我们想着去解表或者攻下,我感觉有点太刻意去要求人体怎么做,不太合适,反而是对症用药后效果会更好。 老师,不懂我这么体会对不对?但是方证对应最麻烦的地方就是,不容易找到主症,这个不懂可以怎么办。请教老师。
归真:@杨宇灵 你说的这个问题,你把我前面讲的内容联系起来就能明白。我前面说了汗吐下三法,说的是人体的排病途径,并没有说到用药。谁说下法就是承气汤了?下也有寒下、温下,伤寒论中不是有大黄附子汤吗?大黄与附子同用。并且谁说下法就一定要用芒硝、大黄呢?下,只是人体的一个排病途径,并不作为用药的依据。我之前讲过,任何药都是要通过人体来起作用的,能治病的只有人体,而不是药物。大便不通,人体阳气功能不足,用了干姜,人体阳足了,大便自解,这也是下法。你还是停留在药物与病症对应的观念上,而没有去思考人体。方证对应是学伤寒的一个便捷途径,但最重要的还是要明白人体的运行,找到其中的病机才能对证下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