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真第四十八讲:疫情的防与治
# 归真第四十八讲:疫情的防与治
@所有人 大家最近都怎么样了?
身边的人都还好吧?
最近放开了,估计很多人都很难避免。
最近很多人都说让我讲讲防疫。
大家不用担心,这个时候我们中医的优势就体现出来了,中医治这个感冒还是很快的。
这个病毒其实是小病毒,并不厉害。
疫呢,其实可以分为两种,也就是所谓的疫疠,疫是一种,疠是一种。疠,等于厉,也就是比较厉害的,也就是内经中说的,每个人证状都相似,死的也很快,这是疠。这次的疫呢,大家证状都不相同,并且还有很多人是没有证状的,属于是小感冒,并不是很严重。
所以,首先,大家不需要太过担心。
治疗的时候呢,主要是根据证状来治疗,因为每个人的体质不同,身体反应也不一样。证状,也就是主客在相搏斗的反应。
现在世面上呢,流传的有一些预防方,这些方子大多是不太好用的。
因为我看了一下,很多方子是以清热为主。
这是因果倒置了,就像一个人要去很冷的地方,怕冻发烧了,所以先吃一把退烧药,这样就可以预防发烧了吗?
预防的方法,其实应该是增强人体的正气,强脾胃。
刚才谁说的,用陈皮、甘草、干姜,这些是对的,这些是增强人体正气的,而不是去用板蓝根那些。
当然增强正气最好的方法,还是提振人体的精气神,也就是首先心态要好,吃好、睡好,保持自己精力充沛。
所谓伤寒多死下虚人嘛。
藿香、佩兰、山楂、神曲,这些,平时脾胃不太好的,可以用。护好脾胃,身体抵抗力不就增强了吗?
至于其它的药,如去风、去痰、去热那些,都是要等发病了以后,要根据证状来用的。
也就是,大家要记住一个原则,所谓预防,就是用两种药,一种是强脾胃的,一种是行气的。
行气,就是增强人体气机,也可以说是通畅人体气机。
气机的概念,大家不太好理解,大家问的也比较多,中药中很多药都说行气,到底什么是行气呢?
气机是流转的,大家想想,我们身体中,能流转的东西都有什么?
无非是三种,一种是血,一种是水,还有就是我们肠胃中的食物。
水在流动,血在流动,食物在肠胃中运动,其它的基本不动。
水不流动了,就变成痰饮了,血不流动了,就变成瘀血了,食物不动了,就变成宿食、宿便了。 所以我们有活水的药,有活血的药,还有通宿食、宿便的药。
而所谓气机呢,气,大家可以把它理解成动的意思,也就是这类药可以让我们的身体运行通畅起来。
比如说陈皮、香附、枳实、青皮等,我们说它们可以行气,大家发现没有,在治瘀血中会用到,治痰饮中会用到,治肠胃不通中也会用到。
这就是所谓的行气。
并且大家发现没有,很多行气的药都有一个特点,就是很多都是橘类的,如青皮、陈皮、枳实、枳壳、香橼、佛手等等,大家可以想想为什么。
好了,我们讲回疫情。
刚才讲的是预防,也就是一个是强脾胃,一个是强气机。
那生病以后呢?怎么辩证用药呢?
疫呢,属于是瘟疫的范畴,也就是有所谓的病毒入侵。
人体表现出来的证状是人体与病毒相抗的反应。每个人身体强弱不同,体质不同,表现也不尽相同。
病毒与细菌不同,细菌是侵蚀人体,而病毒则是改变人体。
我之前在讲感冒那一课时,讲了温病与瘟疫的不同。
温病是热气,冲的是人体之空窍,而瘟疫则是毒,多聚于人体之机关。
病毒在人体里面,主要在哪里呢?主要在体液之中。
血中有病毒吗?当然人会病血毒,但这次的疫情不是,精气中也没有病毒,所以病毒主要是在于体液,也就是在于太阴,而不在少阴和厥阴。
这个是大家首先要明白的,也就是病多在太阴,着眼点在于体液。
人感染以后主要有哪些证状呢?
第一个是嗓子不舒服,还有一个就是头痛。
这是很多人最早出现的两个症状。
嗓子干、疼,头晕、头痛。
为什么会先出现这两个证状呢?
这两个证状,其实是正邪两个方面。
头为诸阳之会,咽为诸阴之所聚。
人的头啊,是清阳所在之地,所以人最容易头疼。感冒了,头疼,鼻炎也头疼,受风吹了,也头疼,比如我在的地方,海拔比较高,很多人上来了,也头疼。人的头是最容易疼的,很多时候其它地方不疼,头先疼了。
为什么呢?因为头是最清的地方,阳气最足的地方,所以反应也最敏感。寒气一激,热气一冲,浊气一壅塞,或精气不能上行,头就先疼了。
阳气稍微不足,比如到了高原,氧气供应不足了,身体其它地方没感觉呢,头先疼了。所以人精气不足的时候,受寒感冒的时候也多是先头疼。
那咽喉呢?为什么嗓子会不舒服?
咽是阴气所聚的地方,六阴经汇于咽。从整个头来看,头顶是百会,最下面就是咽。
所以人津液不足,或津液不行的时候,首先就是咽干、咽痛。
病毒聚于体液中嘛,咽也是关隘,是浊气上于头部清阳之地的第一道防线,所以毒也先聚于咽,很多人感冒以后,首先也会出现扁桃体发炎。
这是最初的证状,咽痛是因为为邪所客,头晕头痛是因为正气受损,清阳不能上于头。
如果没有全身症状,没有畏寒、发热,全身疼痛等症状,也没有咳嗽、吐痰等,只有咽干、头痛,这说明什么呢?
说明只是初起,体内津液运行不畅了。
这时活津液,通水道即可。
可选用三白汤,也就是白茯苓、白术、白芍。
人体水液运行一通畅,身体正气恢复,病也就解了。
如果出现了身体的症状呢?开始发热、身体酸痛、骨骼疼痛等,这说明正邪交战已经在全身了。
此时或有汗,或无汗,或发高热,或热不甚,或精虚而畏风,或玄府不开而畏寒,或津亏而咽痛甚,口现渴,或邪入太阴肺而现咳嗽、痰多,或正气虚损,脾胃运转无力,不思饮食,等等,证状不一,皆是人体不同体质与外邪相抗的反应。
若热不甚,微恶寒,汗可自出,此时说明表闭不甚,表气尚可透发,此热为人体正气与邪相抗自发之热,或津液不行所郁之热,只是体内津液运行不畅,邪未能尽出,此时可通调水道,稍加清热即可,可用越婢汤。
越婢汤组方为麻黄、石膏、姜枣草。
麻黄石膏通水道而行水,姜枣草补津液。相当于粮草充足了,道路也清理通畅了,一下就把病邪赶出去了。
与越婢汤相类似的有一个麻杏石甘汤。
麻杏石甘汤组方是麻黄、石膏、杏仁、甘草。
与越婢汤相比,少了姜枣,多了杏仁。
杏仁是利肺气的,如果有咳、喘等肺气不利的证状,就用麻杏石甘汤,如果没有,就用越婢汤。
越婢汤和麻杏石甘汤都是针对没有表证的情况,也就是虽有恶寒,但恶寒不甚,汗还可以自己出来,如果无汗、怕冷比较重呢?说明表气已经不通了,此时就要开表,也有几个方子。
第一个是葛根汤。
葛根汤的组成是:葛根、麻黄、桂枝、芍药、姜枣草。
相当于桂枝汤里加了葛根和麻黄。桂枝汤是补正气的,麻黄来开表,葛根补津液而升水气。解表的同时而不损津液,对于表寒而口有微渴的情况最为适用。
如果怕冷的特别厉害呢,如坠冰窟,同时全身骨骼疼痛,点滴无汗,这说明表闭的特别严重,无汗出,津液未伤,口也不渴,此时就要以开表气为主,可以用麻黄汤。
麻黄汤组成是:麻黄、桂枝、杏仁、甘草。
桂枝解肌,麻黄开表,杏仁利肺,因肺主皮毛,肺气利则表气通。因津液未伤,故不需姜枣补津液。
如果表闭久了,体内热气一直不得出,体内郁热严重呢?虽未汗出,而热气灼伤津液,此时现高热,口渴、烦躁,此时便可用大青龙汤。
大青龙汤组成是:麻黄、桂枝、杏仁、甘草、姜枣、石膏。
相当于是麻黄汤里加了姜枣和石膏。
加姜枣是因为津液已伤,加石膏是因为体内郁热已多。石膏清热,姜枣补津。
麻黄汤和大青龙汤都是针对表闭无汗的情况,麻黄汤是津液未伤,郁热未甚,大青龙是郁热已多,津液已损。
上面这些方剂都是针对津液在身体运行的情况。
其实这次疫情治疗,主要也就是在治津液,把身体的水治好了,病也就好了,而不在血或精气,所以基本用不到血分的药。
除了治水以外呢,还有一个方面就是治痰。因为水不行久了,就会郁而生痰。
治痰主要在肺。
这次疫情的证状主要也就在身体的证状及肺部的证状两个方面。
如果体内水饮初结,出现胸胁不适,有咳嗽,咳痰,而表证并不明显,痰亦不多,此时可先选用小柴胡汤,以通畅身体道路为主,去水饮之结。
小柴胡汤组成是:柴胡、黄芩、半夏、参姜枣草。
其中柴胡通畅三焦道路,黄芩去热结,半夏去水结,参姜枣草补中气。
道路通畅,水热之结已去,胸膈宽利则痰去。
如果肺部聚热已多或痰饮已多呢?此时就需要清肺排毒,可选用现在的清肺排毒汤。
清肺排毒汤的组成是:麻黄、石膏、杏仁、甘草、桂枝、泽泻、猪苓、白术、茯苓、柴胡、黄芩、半夏、生姜、紫菀、冬花、 射干、细辛、山药、枳实、陈皮、藿香。
相当于是麻杏石甘汤、五苓散、小柴胡汤和射干麻黄汤的组合,另外加了山药、枳实、陈皮、藿香四味药。
这是一个合方,也就是所谓的通用方,相当于是把各种情况都兼顾到了。其中麻杏石甘汤是通水道而利肺气的,五苓散是行全身之水的,小柴胡是通畅胸膈三焦的,射干麻黄汤是清肺去痰的,另外加的藿香、枳实、陈皮、山药是护胃而强气机的。
这个是因为大家不会辩证,所以给出的合方,另外金匮肺痿肺痈篇,还有其它的方剂,如厚朴麻黄汤、泽漆汤等,大家也可以参考,我就不一一展开讲了。
这些基本上都是伤寒金匮中的方剂,大家因为还没有学过伤寒论,所以我感觉讲起来也比较困难。
这些方剂的运用呢,主要就是要能够活用。
总的来说,无论用什么方剂,就是要根据病人身体的状态,缺水了,就补水,津液不行了,就行津液,表不解,就解表,肺气不利,就利肺,有热就要解热,有痰就要去痰,所有这些方剂,也就是在这些药物中加加减减而已。
人身体运行通畅了,津液循行了,该汗出汗出了,该去热去热了,身体内环境正常了,病毒自然也就解了。
中药没有所谓杀毒的药,还是在帮助人体运行而已。
疫情病毒聚于体液,所以这次的治疗也就主要跟水有关系。人感染以后,身体相抗,组织机能亢进,这是主热,体液不行,郁而发热,这是客热。水液不行,郁而成痰。壅积在肺,肺气不利。
所以大家治疗主要就把握住水、热、痰、表,这几个方面。
好了,今天就讲这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