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真第六十六讲:人身风水
# 归真第六十六讲:人身风水
@所有人 今天我们继续讲课。
今天来跟大家讲一下人体的经络穴位。
经络究竟是什么呢?大家说说看。
落尘雨:通道。
如心:真气的通道。
天蓝蓝:真气走的比较多的通道。
锦明:精气流动的通道。
谦灵:真气流通的道路。
绵绵:行精气的通道。
夕月:人体中阻力低的空间网络。
归真老师:对,之前我跟大家讲过,经络呢,是真气之所行。
人体精化元气之后,元气合于相火而为真气,真气行于经络,散于全身。
但是呢,之前我也跟大家讲了,人体精气、血液、津液,只有血液是有专门的管道的,就是血脉,而精气所行并没有专门的管道,其犹如大海上的航线,那为什么又会有十二经络呢?
真气为什么会按照这样的路线在人体循行呢?
真气行于全身又有哪些作用呢?
我们来看人体。
人体外有四肢、头颅,内有胸腔、腹腔,五脏六腑居胸腔腹腔之内,其外则有皮脉筋骨肉。
人体以骨为干,为支撑,以肉为墙,以脉为营,以筋为动,以皮肤而包裹全身。
真气行于人身之间,灌于全身,必有路而出,那人身的道路在哪里呢?
这就像一个国家修建铁路或公路网络一样的,其必依山川河流走势而行,最终形成了联络全国的道路体系。
人体的经络也是一样,其所行也是依人体山川河流走势而成。
其实经络所行便为人体之龙脉。
什么是龙脉呢?
这是风水学中的一个概念。
我们经常听到一个词,叫寻龙点穴。
什么叫寻龙呢?就是勘察山川河流之走势,找出其龙脉之所在。
什么叫点穴呢?就是在龙脉中找出其藏风纳气之所,气之结穴所在。
风水既然是察山川河流,为什么不叫山水,而叫风水呢?
郭璞在葬经中有一段话,说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风水之法,得水为上,藏风次之。
水势依山而流,风气遇山而止,山不动,而风水则动,风水之术,要在求其动也,动则有气之藏,气之变。
对人体来说,人体的风水是什么样的呢?
人体筋骨皮肉相合,共同构成了人体之场势,而脉则穿行其间,如人体之河流。
而真气呢,则如风之所行,为人体之气场。
人体筋骨之间为节之交会,分肉之间为谿谷之会,大会为谷,小会为谿,脉之行有经脉,有络脉,络脉之相交,为络之会。
真气则行于节之交会,谿谷之会,络之交会之间,相连而成经络。
这就像海上的航线一样,大海一望无际,为什么会在有些地方形成了固定的航线呢?
因为大海有些地方有暗礁,有些地方有洋流,而有些地方则有风向之不同,所有这些因素叠加起来,最适合航行的地方慢慢就形成了航线。
航线是海底之地势,洋流之走势,天上之风势,共同作用的结果。
这便是场态之相搏。
人体也是一样,经络所行便是人体之场势,是皮脉筋骨肉场势相搏而成。
那真气是不是只在经络中运行,而身体其它地方就没有真气呢?
当然不是的。
我们之前讲了,真气是散于全身的。这就像我之前跟大家举的例子一样,地面上有河流,大的河流有长江、黄河,还有很多小的河流,河流还有支流,水系布于地面每个地方,即使是没有河流的地方,空气中依然弥漫着水汽,可以说整个地球上的水都是连在一起的。
人体的真气也是一样,散于全身,连在一起。
十二经只是相当于比较大的河流。
真气散于全身,维持着人体的功能。
我们之前讲过营卫,营要化卫,以维持人体之防御、运动,而营之化卫便要有真气的参与。
我们讲过,精气系统是人体的电力系统,精气的燃烧决定着人体的各项功能。在人体内部是如此,在四肢百骸也是一样,真气便调动着营之化卫。
因为精气系统可以说是人体的一个底层系统,经络所行又为人体龙脉之所在,所以整个人体便可以以经络而划分,骨则有十二骨度,筋则有十二经筋,肉则有十二分肉,脉则有十二经脉,皮则有十二皮部。
这就和把中国划分为九州是一样的道理,是按照经络来分皮脉筋骨肉。
在皮脉筋骨肉中,因为筋骨皮肉是不动的,而唯有脉是流动的,所以在场势相合中,脉流的变动也会影响经气的流动,所以经和脉相连最为密切,也经常合在一起,称为经脉。
筋骨皮肉如山谷丘陵,脉流其间,另有经气布于其中,如此便构成了整个人身的风水环境。
而穴位呢,便是经络上藏风纳气之所,是经气结聚之所在。
我们中医呢,大家经常听到两句话。一句是说,不识五运六气,检遍方书何济。另一句是说,不明十二经络,开口动手便错。
为什么会有这两句话呢?
五运六气讲的是天地之风水,是天地之间气之交变,气之流行。而十二经络呢,则是讲的人身之风水,是人身之气场。这两句话,一个说的是天,一个说的是人。
明白经络穴位之后,我们再来看微针治病的原理。
微针为什么可以治病呢?
我之前说过,针者,真也,微针之所引在调动真气。
真气所行本无固定管道,是场势相合而成,以微针引动真气这就相当于什么呢?就如同天上打雷一样,为什么雷会往这里劈,往那里劈呢?雷电也需要一条路径到达地面,我们都知道下雨打雷的时候,不能躲到树底下避雨,可能会被雷劈到,而有些高的建筑物上面呢,则会安装避雷针,用于引雷。其实微针治病就和引雷是相似的道理,微针所引,在于引动真气。
微针可以引动真气所行,可以施以补泻,真气之行又会带动营之化卫,改变人体营卫的运行,这便是微针治病的基本原理。
在这里呢,还要跟大家讲一下所谓针灸得气的问题。
到底什么是得气呢?
有人说是酸麻胀为得气,有人说是肌肉跳动为得气,还有人说是皮肤泛红为得气,其实这些都不是得气的实质,而只是一种表现。
得气的实质在于精气的震动。
这个要怎么理解呢?
我们刚才讲到了穴位,人身上有大穴九品,其合于洛书之数,上为百会,下为会阴,前有印堂、膻中、神阙,后有玉枕、夹脊、命门,中有泥丸。
洛书之外,有人体之河图,上有天门、玉门,下有玉户、地户,中为泥丸。
因为我们要讲医学,要让大家明白人体,所以有些东西还是要跟大家讲。
我们之前讲过人体之窍,其中脐为祖窍,女子之阴道、双乳,则为精窍,精窍者,精气汇聚之所在。
得气是精气的震动,那作为一个普通人,其能感受到的最大的得气是什么呢?就是在男女交合之时。
有一本书呢,叫素女经,其是讲交合之道的。
其强调交合之道,首在动其情。
动其情是什么意思呢?
在黄帝内经中有一段话,帝曰,形弊血尽而功不立者何?岐伯曰,神不使也。帝曰,何谓神不使?岐伯曰,针石,道也。精神不进,志意不治,故病不可愈。
神之不使,则针之不愈。其情不动,则精气不转。
男女交合之道,其情不动,则虽行之而亦无得气。
这其实也是所谓房中术的精义之所在,所谓采阴补阳,采阳补阴,所采者在情,而不在气,气在于己身。
气行震动而有生生之乐。这也是为什么有些修行之人会消除了男女之欲的原因,其体内龙虎交媾之时,其气已然自行。
针刺之道和交合之道其实是一个道理,都在于运气之行。
这也是为什么交合之时,会有面色潮红、肢体震颤等反应的原因。
那大家也可以理解我们之前讲过的,刺之道在刺之法,而不在刺之位,同样的一个穴位,不同的人行针,其效果是不一样的。
人体的经络穴位及针刺,其基本原理就是这些。
好了,今天我们就先讲这么多。
大家有什么问题没有?
答疑
五角枫:请问老师,那些一套一套的针法是怎么回事呢?鬼门十三针、北斗七星针法、天星十二针……等等,好像都很神秘、高大上的样子。请老师讲解一下。
归真老师:这些我后面会讲。
源宝:老师好:经常听到“分肉”一词,请问老师,“分肉”是什么意思?
归真老师:人的肉不是一整块的呀,其有肌,有肉,其有条理,故称分肉。
易初:老师好,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风水之法,得水为上,藏风次之。这段话还不是很理解。
归真老师:这段话不用理解,我只是引用一下,让大家知道风和水的含义。
五角枫:老师,您以后还会具体讲如何调动真气的吧?
归真老师:针灸的内容后面还会讲的。
夕月:老师好,“气行震动而有生生之乐。这也是为什么有些修行之人会消除了男女之欲的原因,其体内龙虎交媾之时,其气已然自行。”体内之龙虎代表的左右升降之交合吗?
归真老师:不是。
C酱:老师您好!请问泥丸是啥?
归真老师:泥丸是泥丸宫。
好好学习:老师辛苦了,请问人体特征何以有数字特点?如十二经脉等。
归真老师:因为手足各有三阴三阳,所以是十二。
晓莹:老师您好,这句话还是不太明白,针灸时候“精气”是病人自己的,施针人如何“施其情动其气”呢?施针人气场如何影响病人的?
归真老师:因为针扎到病人身上了呀。当然不扎到病人身上也是可以的,那就是气场之感应了。
归宗:老师好,人身上有大穴九品,其合于洛书之数,上为百会,下为会阴,前有印堂、膻中、神阙,后有玉枕、夹脊、命门,中有泥丸。能不能讲一下怎么合,怎么用?
归真老师:这不是我们要讲的重点。
锦明:老师能否讲讲针灸的补泻。
归真老师:补泻后面会讲。
紫柏:老师有机会可以讲讲黄帝内经里的“身国同治”吗?
归真老师:老子说,治大国,若烹小鲜。何止身国同治呢?
紫柏:还有什么呀,很想听老师讲讲,我只有一个模糊的概念,但感觉很关键很想学。
归真老师:你去读读庄子就懂了。
如心:老师好!行针得气时,对医者来说,手感能感觉吧?毫针可以得气,圆针,提针,大针是不是同样有得气,我觉得有,但是不确定。请老师解惑。
归真老师:黄帝有九针,所用不同,我们这里讲的是微针。
文源笙:老师,请问:“夹脊”、“玉户”、“地户”,这几个穴位,夹脊是脊中吗?地户是地仓吗?玉户是俞府吗?以上三个穴位算是十四经络的正穴吗?
归真老师:不是,这是修行中用的,与我们医学关系不大,我只是为了让大家明白什么是得气。
一粒粟:老师辛苦了,向您请教,文中提及“微针可以引动真气所行”,“得气的实质在于精气的震动。”请问:这里的“真气”和“精气”的所指有区别吗?
归真老师:没有区别。
晓莹:请问老师,修行时候有使用观想的方法,是为了促进“精气的颤动”吗?
晓莹:老师您好,其实是想了解“虚空生妙有”是什么道理?
归真老师:你问的这些与医学无关了。
我今天只是跟大家讲了人体的经络穴位之构成,具体的针灸手法还没讲呢,这些问题等我们讲完针灸的课程,大家自然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