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真第六十四讲:学脉步骤(二)
# 归真第六十四讲:学脉步骤(二)
@所有人 今天我们继续讲课。
今天我们继续来讲脉。
上节课我们讲了脉的整体,就是从一脉,也就是胃脉,到沉浮、迟数、小大、滑涩,八种不同的脉象。
这是从脉的整体来看的。
今天我们来把脉进行一下部位的细分。
脉分三部,这个大家应该都知道吧?也就是以腕部高骨为界,分为寸关尺三部。
左右两手都一样,分别为左寸、左关、左尺,右寸、右关、右尺,合起来呢,也就是六部脉。
在讲六部脉之前,我们先要讲一个概念,就是脉之根。
什么叫脉之根呢?
脉与人体相对应,六部脉便是人体的一个缩影。
我们先看难经中的一段话。
曰:寸口脉平而死者,何谓也?
然:诸十二经脉者,皆系于生气之原。所谓生气之原者,谓肾间动气也。此五脏六腑之本,十二经脉之根,呼吸之门,三焦之原。故气者,人之根本也,根绝则茎叶枯矣。
这段话是什么意思呢?
就是说摸一个人的脉,并没有表现出特别奇怪的脉象,但是人却死了,这是什么原因呢?回答说,这是因为脉没有了根,也就没了生气。
那脉之根在哪里呢?
就在两尺部。
以两尺部为脉之根,两寸部为脉之华。
两尺以候肾,其中左尺以候水,右尺以候火,水者肾水,火者相火,水中含火,此为生气之源。
脉自下而上,以下为根。左脉,以尺为水,自水而生木,左关为木,以候肝,自木而生火,左寸为火,以候心,此为左升。
右脉,以尺为相火,自火而生土,右关为土,以候脾,自土而生金,右寸为金,以候肺,此火生土,土生金。
把左右联合起来看时,脉是一个圆的整体,左脉,水生木,木生火,生火之后,到右脉,右脉也可以看成是一个降的过程,肺金收敛心火,降于脾土,再下安于水中,然后水中含火,再去生木。
这样左右手合起来,就成了一个圆的循环,跟人体是一样的。
我们在把脉的时候呢,其实古人真正在把脉的时候,应该是两个手同时把的,把六道脉当成一个整体循环,去感受这个循环是否正常。
这是脉的整体循环。
我们在看一个人是否健康的时候,首先要去看脉之根,先看两尺脉,看其水火是否充足,我们之前讲了,人身不过水火嘛,这是先看其生气之源。
如果一个人两尺脉均充盈,水火有力,那一个人就是病也不会有太大的问题。
然后呢,再仔细去体会脉相生、升降的过程,看水生木是否正常,木生火是否正常,等等,看六部脉是否流转顺畅。
六部脉平顺,说明人体内水火运行正常,人体也就不会有大病。
那这里呢,有一个问题,就是木火土金水,以候肝心脾肺肾,这是候脏,那腑从哪里候呢?
内经中有一段话,是这样说的。尺内两傍,则季胁也,尺外以候肾,尺里以候腹。中附上,左外以候肝,内以候膈,右外以候胃,内以候脾,两关部也。上附上,右外以候肺,内以候胸中,左外以候心,内以候膻中,两寸部也。前以候前,后以候后。上竟上者,胸喉中事也。下竟下者,少腹腰股膝胫足中事也。谨调尺寸,而表里上下,于此得矣。
这里说的还是脉与人体相应,上以候上,下以候下。
这里面就有了一个矛盾,所以后世也产生了分歧,就是大小肠呢,在人体之下部,按脉与人体之相应,应该候于脉之下部,也就是两尺部,可是呢,小肠与心相表里,大肠与肺相表里,心肺候于两寸,大小肠相应地也应该候于两寸,这个应该以谁为是呢?
所以后世有说大小肠应该候于两尺的,也有说应该候于两寸的,莫衷一是。
其实这是形体与功能的不同。
大小肠居人体之下,形体之伤则自然会脉现于下,比如肠结,腑实不通,则下部脉现大,而如果功能不行呢,如小肠火弱,则自然从心脉而可候得,因为心火下行而为小肠之热。其实这两点是无法截然而分的,形体有伤,则自然会影响功能,功能不足,形体自然也会有所损伤。
这是脉的基本原理。
其实脉学归根结底还是一种实践之学,也就是大家要去多摸脉,这就跟望诊和闻诊是一样的,更多的是一种经验,看的多了,摸的多了,自然就容易明白了。
脉,不是一种理论,不是靠从书本上可以得到的。这就比如说,一个你没有见过的人,我来跟你描述,他是什么什么样子的,我无论描述的多么详细具体,你或许还是没有一个清晰的概念,而我把这个人带到你面前,你只要看一眼,你自然就知道这个人是什么样子了。
脉诊和望诊、闻诊,也是同样的道理,如果一个人在医院待的久了,每天看到形形色色的病人,每天看不同的病人的神态、面色,讲话、喘息等的声音,时间久了,他看到一个病人,听他讲话、咳嗽等,就大概会知道他是什么病。
大家把脉先记住几个大的原则,就是我们讲的,先学会把平脉,知道正常的脉是什么样子的,然后把准八纲,再去摸脉之根,看六道脉流转是否正常,这是基本的原则,剩下的就是要靠大家去多练习,参考濒湖二十七脉,在实践中慢慢去把脉理丰富起来。
在这里呢,还有一个事情要跟大家讲一下,就是所谓的江湖术。
什么是江湖术呢?
就是以前小徒弟跟随老师傅学把脉,学了好几年,可是有些病证却还是无法把出来,而老师傅却能通过把脉一下说出患者的病状,比如说一个人有胃炎、胆囊炎,肾结石,甚至身体哪个部位曾经受过伤等等。
小徒弟无法理解,以为是自己学艺不精,而当小徒弟要下山的时候,老师傅便会把这一招传给他,这就是所谓的江湖术。
有些东西呢,其实跟把脉是没有关系的,而是通过望诊和闻诊,最主要的是通过望诊,也就是面诊和手诊。
举例来说,比如一个女子前来就诊,不问诊而直接把脉,见其形体消瘦,面色不华,便知其大体为寒,把其脉则观其掌,见其大小鱼际之间有青黑之色,则断其有宫寒,经期不畅,若已成黑斑,此则为子宫肌瘤、卵巢囊肿。
若手掌肝胆之区其色泛红,此则为胆囊发炎,等等此类。
之前我们曾经讲过,眼睛上有人体的报伤点,其实不光眼睛上,面部、手掌上,同样也会有。把脉的同时,注意观察病人的面部及手掌,就会得到很多信息,再在脉上加以验证,这便是一种江湖术,是医生为了神乎其技的一种方法。
我们讲这些不是为了让大家去蒙人,我们诊断的目的归根结底是为了去看病,而不是为了证明自己把脉有多厉害,所以这些东西其实是没有必要的。我只是想告诉大家,不要被外面一些神乎其神的说法所蒙蔽,不要去舍本逐末,而失去了为医者的本心。
好了,我们今天就先讲这么多,大家有什么问题没有?
答疑
郭晋明:老师好,有说男左手寸关尺是心肝肾,男右是肺脾命,女性则与男性相反,您说是这样吗?
归真老师:男女都是一样的。
善若水:老师,有的医生说某人是贵族脉,啥样的脉是贵族脉?
归真老师:不知道呀。
无言:老师:“右脉也可以看成是一个降的过程,肺金收敛心火,降于脾土,再下安于水中,然后水中含火,再去生木。”这个表述,怎么有点像肺金帮助火转化成土?
归真老师:不是转化成土,而是携火下行。
阿忠:请问老师:给多大的人看病可以把脉?谢谢。
归真老师:多大都可以。
童蒙:请问老师:您提到的濒湖二十七脉,可以推荐比较靠谱的书吗?
归真老师:濒湖脉学呀。
归真老师:先大体有个概念,然后在实践中慢慢体会。
无言:老师,六部脉左尺最弱,是肾精不足吗?
归真老师:对,是肾水不足,但是六道脉要合起来成一个整体来看。
紫柏:六部脉平顺,是指脉跳动的强度差不多吗?寸部好像比尺部脉容易摸到,跳得强点,这是怎么回事呀?
归真老师:平顺的意思就是整个循环是流畅的,没有一部独大,一部独卑等。寸脉出于表,当然更容易摸到,把脉的时候,三指轻重不同,要与脉相应,是成一个斜面的。
一粒粟:老师您辛苦了,您提及:“内经中有一段话,是这样说的。尺内两傍,则季胁也,尺外以候肾,尺里以候腹。中附上,左外以候肝,内以候膈,右外以候胃,内以候脾,两关部也。上附上,右外以候肺,内以候胸中,左外以候心,内以候膻中,两寸部也。前以候前,后以候后。上竟上者,胸喉中事也。下竟下者,少腹腰股膝胫足中事也。谨调尺寸,而表里上下,于此得矣。”这里提及的“内”“外”“里”等空间表述,不知具体所指,请您能稍作解释一下吗?谢谢老师。
归真老师:内者尺侧,外者挠侧。
阳光.梵心:老师请问两侧脉,从关部往上走,过腕横纹,是说明肺金不降敛吗?
归真老师:不一定都是肺金不降,上竟上,也可能是头中有病呢?
归真老师:大家现在感觉脉学难不难?还有没有什么感觉难以理解的?
童心:老师关键是没人摸。
归真老师:没事,见人就摸,如痴者三月,则脉学小成,三年,则大成。
阿锋:老师:经过你的解说,觉得脉学不难,之前看濒湖脉学,看得云里雾里的。外面很多根据掌纹诊病的书,也有很多门派,看了对着手掌诊断,又觉得很多都不对。掌诊和面诊相对于脉诊,脉诊才是最准确的,对吗?我们有没有必要学习掌诊和面诊结合诊断?以后你会跟大家讲解一下正宗的掌诊和面诊吗?
归真老师:这些其实都是末节,有时间了我跟大家讲。
道青:老师,“仔细去体会脉相生、升降的过程,看水生木是否正常,木生火是否正常,”这句话的相生正常在脉上是怎么反应的?
归真老师:比如一个人左尺脉充盈,可是左关脉却不与左尺相应,而表现很微弱,这就表明是肝气不升嘛。
无言:老师,本来六部脉都微,经调理后,全面改善,但仍尺脉最弱。是不是根脉也可以调整变好?
归真老师:当然可以调整变好的,哪有不能变好的。
好好学习:老师,请将内经这段文言文请解读一下。您回答是尺侧为尺骨侧,挠骨侧。其他语句不太明白。
归真老师:我引用这段话只是为了告诉大家脉与人体整体相应,大家先明白这个就好了。
华子:老师好,运动后能明显看到双手劳宫穴脉跳,是正常的吗?
归真老师:做什么运动?
华子:老师,练完金刚功后。其实平常也细看也能看到。
归真老师:这是正常的。
阿锋:老师:我前天把一个朋友的脉,三部脉都很沉很细,他有经常运气练功的,经常运气练功的人,是不是可以藏精藏得好,所以脉象显得比较沉细?
归真老师:这跟练不练功没关系,脉不与四时相应,就不对,脉不调和,就不对。没有说脉越沉越细越好。
五角枫:老师,难经里说的独处藏奸是怎么回事?
归真老师:难经中哪一段?
归真老师:内经中说,察九候,独小者病,独大者病,独疾者病,独迟者病,独热者病,独寒者病,独陷下者病。这是在三部九候里说的,意思是哪里的脉与其它地方不相应,则病就在哪里。
羚均:老师,把脉的时间有什么说法么?比如餐前餐后?早上或下午?
归真老师:经云,诊法常以平旦,阴气未动,阳气未散,饮食未进,经脉未盛,络脉调匀,气血未乱,故乃可诊有过之脉。但是这个是不太现实的,病人不可能都是早上来呀,所以让病人气息安定,气血平和,不要太激动就好。
华子:老师好,左手肾脉强,心脉弱是心肾不交呢?还是肝木不升呢?
归真老师:是肝木不升。然后再察右尺,尺中无火,那就是心火偏弱,所以脉要当成一个整体来看。
五角枫:老师,寸、关脉,用眼睛就能看到跳动,这是说明脉浮吗?
归真老师:不一定是脉浮,是脉动过甚,可能刚运动完,也可能是脉中血不足。
五角枫:不是刚运动完,平时安静时也这样。
归真老师:那看到就看到嘛,又能怎么样呢?你又不能让它不跳。
易初:老师好,男子在神门通里都能摸到脉动是什么问题?女子这个地方脉动是否为受孕?
归真老师:没什么问题,那个地方本来就有脉,仔细摸都能摸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