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真第六十一讲:六字诀
# 归真第六十一讲:六字诀
@所有人 今天我们继续讲课。
今天我们来讲六字诀。
为什么要讲六字诀呢?之前我们讲了呼吸,其实六字诀就跟呼吸有关系。
现在六字诀呢,外面讲的很多,各种各样的都有,但真正讲清楚的不多,今天我们就把六字诀的渊源和练法来跟大家讲清楚。
六字诀其实并不神秘,可以说我们每个人每天生活中都在用,可以说是百姓日用而不知。
我们之前讲四诊的时候曾经讲过闻诊,也就是听音辨病。人的五脏在不同的状态之下呢,人会发出不同的声音,我们通过辨别一个人发出的声音就可以来辨别疾病。
而六字诀呢,不是用来辨病,而是利用不同的声音来调节五脏。
这就跟五味是一个道理,人在不同的状态之下呢,会想吃不同味道的东西,比如有的时候想吃酸的,有的时候想吃辣的,有的时候想吃甜的,等等,而同样的,我们通过有意识地去使用五味,也可以调和人体的疾病。
为什么说六字诀是百姓日用而不知呢?
人在不同的状态下,会自然地发出不同的声音,这其实就是人自我调节身体的一种本能。
比如人在受到惊吓的时候,会自然地“啊”的一声,而在惊讶的时候呢,则会说“哇”,在生气的时候呢,则会“哼”的一声,在忧伤的时候呢,则“唉”的一声叹气。这其实就是人在不同的情志状态下,为调和五脏而自然做出的反应。
就跟人在高兴的时候会放声大笑,而在悲伤的时候则会放声大哭,是一个道理。
为什么会有这些声音呢?因为不平则鸣嘛,五脏有所不平,自然也要发出不同的声音来。
其实不光人类,整个自然界也是一样。
比如鸟鸣、蝉鸣、蛙鸣、虫鸣等等,它们为什么要叫并且一直叫个不停呢?难道只是在求偶或者在呼朋引伴吗?其实很多时候并不是的,它们更多时候只是一种自我的表达,也是它们自己的不平则鸣。
所以声音是一种很神奇的东西,可以抒发情志,也可以调和五脏,可以用来辨病,也可以用来治病。
那六字诀是怎么来的呢?
它源于上古时期流传下来的一种功法,而这种功法现在基本已经失传了,就是啸法。
啸法,也叫长啸。
古人多善长啸,并且有啸法的传承。
陶渊明诗,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啸法在魏晋时期犹为流行。
据说竹林七贤之一的阮籍便特别善于啸法。
晋人有一篇专门写啸的文章,叫做《啸赋》。
而在唐朝时则有一本讲啸的书,叫做《啸旨》,其中记载了啸法的流传,是这样的:啸法,老君授王母,母授南极真人,真人授广成子,广成子授风后,风后授啸父,啸父授务光,务光授尧,尧授舜,舜演之为琴,与禹,自后乃废。续有晋太行山仙君孙公获之,乃得道而去,无所授焉。阮嗣宗得少分,其后湮灭,不复闻矣。
阮嗣宗指的就是阮籍。
这说明在唐代的时候,啸法便已经很少流传了。
但是在道门中其实还是一直有所流传的,其流于隐士者偏多。隐士居于山林,常常登山而啸,其声动天地。
啸,其实就是一种利用声音来抒发情志,进而洗练五脏的一种方法。
这个啸法呢,大家可以经常去练一练,最好是在山里面比较好,因为不会打扰到别人嘛,同时山里面空气也比较好。
啸也分很多种,有龙吟、动地、猿鸣、虎啸等等。
其声各不相同。
在啸的时候,不要用嗓子喊,而要用气息来发出声音,不然嗓子就喊哑了,也没有效果。
这是按摩五脏的一种方法。
长啸法,适合在山林中进行,那在城市中呢,因为没有长啸的条件,所以后来就演变成了另一种功法,叫长息法,也就是后来的六字诀。
六字诀,也叫六字气诀。陶弘景在养性延命录中说,凡行气,以鼻内气,以口吐气,微而引之,名曰长息。
长息法,内气有一,吐气有六。内气一者,谓吸也,吐气六者,谓吹、呼、唏、呵、嘘、呬,皆出气也。
这就是六字诀了。
六字诀相当于是把吐息的功法,简单、规范化了,让大家每个人都可以操作。
其分别用六个字来代表吐气的动作,并分别代表五脏。
其中,嘘,应肝,呵,应心,呼,应脾,呬,应肺,吹,应肾,唏,以应三焦。
其功法的作用呢,就在于用不同的声音来引动五脏,最终的目的呢,在于洗练五脏,吸入天地之清,而呼出五脏之浊。
以鼻吸气,而以口呼之。
具体的练法呢,是这样的。找一个安静、空气好的地方,静坐或站立皆可,让心态平和,气血安定,然后开始行功。
在练的时候呢,有文武两种。文练主要在于养和五脏,而武练呢,则主要在于排五脏之毒。
文练以相生,也就是按呵、呼、呬、吹、嘘、唏的顺序,每诀六遍,六字为一整遍。
武练呢,则以相克,也就是按照呵、呬、嘘、呼、吹、唏的顺序,也是每诀六遍。
在练的时候,要意加其上,也就是在练每一诀的时候,就要想着相应的脏腑,以加强其功能。
文练的时候,鼻轻轻吸气,而后口缓缓吐之,令耳不闻其声。而在武练的时候呢,也是鼻吸口呼,但是是要出声的,也就是所谓当令气声逐字,同时也可以加上一定简单的动作。
同时文练的时候可以没有提肛缩阴的要求,而武练则一般要求提肛缩阴。
这是文武之练的不同。
那讲完了练习的方法,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就是这六个字究竟该如何发音。
人之五音,喉音为土,舌音为火,牙音为木,齿音为金,唇音为水。
其中牙和齿不同,前牙为牙,切牙为齿。
呼属喉音,以应脾,其发音在hu与fu之间,它的发音呢,就类似我们吹蜡烛时的发音,呼的一声,大家可以自己去体会一下。
呵属舌音,以应心,它的发音呢,有点类似于he,又有点类似于ha,是什么样的一种声音呢,就是类似我们喘气的声音,就比如一个人刚刚跑完步,弯着腰,双手扶着膝盖,不停喘气的那种声音,在he和ha之间。
嘘属牙音,以应肝,它的发音呢是xu,这是一种什么声音呢,就比如说我们用手去拿一个很烫的东西,然后被烫了一下,这时我们就会很自然地去嘘、嘘、嘘,就是那种声音。
呬属齿音,以应肺,这个字不读xi,而是读si,在打字的时候要打xi才能打的出来,但是在六字诀里呢,它读si。
吹属唇音,以应肾,这个字呢,发音类似于chui,又类似于cui,它是一个音节,也就是我们在呼气的时候,口型是不变的,一个音把气呼完。
唏呢,现在也写成这个嘻,它读xi,就类似人在很不耐烦的时候发出的唏那个音,所以说唏以去烦。
这就是这六个字的发音,这个用文字不好描述,需要大家慢慢去体会。
一般练功的时间呢,以早起或睡前比较好,因为五脏比较容易平和下来,当然其它时候也都可以练。
除此之外呢,也可以根据季节的不同,每诀单练,比如春季,万物生发,可以多练练嘘字诀,以强肝气。一般单练的话,可练二十四或三十六遍。
好了,这就是六字诀的基本内容,今天我们就讲这么多。
大家有什么问题没有?
答疑
蓝鱼:需要肢体动作配合吗?
归真老师:武练的时候可以配合肢体动作。
如心:老师好,练六字诀是不是不管脏腑虚实,都可以练,不用关注补泻么?
归真老师:虚则文练,实则武练嘛。
当归:老师好!鼻轻轻吸气进来。口呼出去是慢慢地悠长地呼出还是快速呼出呢?
归真老师:慢慢地呼出去。
一粒粟:老师您好,您指出“文练以相生,也就是按呵、呼、呬、吹、嘘、唏的顺序,每诀六遍,六字为一整遍。武练呢,则以相克,也就是按照呵、呬、嘘、呼、吹、唏的顺序,也是每诀六遍。”请问:文练武练都必须从心呵而始吗,其中的道理是啥呢?
归真老师:从呵开始因为三焦为水火之路,以火结为多,以火始,以火终,最后以三焦为结束。
艳阳天:请老师简单讲解一下,六个字的肢体配合动作?
归真老师:有一个口诀,肝若嘘时目睁睛,肺知呬气手双擎,心呵顶上连叉手,肾吹抱取膝头平,脾病呼时须撮口,三焦客热卧嘻宁。你也可以在呼气时,直接以手按于其脏腑之上,以加强意念。
麒:老师,火结是什么意思,不太理解。
归真老师:火结就是热气之结。
一粒粟:老师您好,我可以问一个之前的问题吗?即附子这味药是如何实现调节人体阀门,即作用于相火的呢?
归真老师:因为附子属阳。
一粒粟:那属阳的药都可以如附子一般能补相火吗?比如干姜。
归真老师:不是,因为附子就有这个功能。
一粒粟:谢谢老师。因为与相火燃烧的速度、大小有关的几个因素分别是元神、元精以及君火提供的环境,所以我在想附子的药性是如何与这些方面发生关涉。老师我这样思考路径是否有问题,问题何在呢?
归真老师:每个药的药性都不一样,附子可以发命门之火,兴人体之阳。
使者:老师好!我理解心开窍于舌为火,喉为地气入口为土 为什么牙音为木?齿音为金?唇音为水?
归真老师:它跟唇齿本身没有关系,因为它发出的音是这个音。
羚均:老师,常练六字诀是不是可以像用汤药一样治病呢?
归真老师:可以治病呀,但也不是所有的病都能治呀,比如你腿骨折了,你练六字诀就效果不大,还是得喝汤药。有什么样的病,需要怎么治就怎么治嘛,怎么方便就怎么治。
藿香:老师,请问附子持续用量达到多少,会释放相火过多,或者说会影响身体健康呢?
归真老师:你的这个问题我不太明白,没病的时候吃附子干什么?有病的时候他需要多少就用多少。
藿香:谢谢老师,请问附子的作用是没有其他药可以取代的吗?
归真老师:我没看懂你想问什么,你想拿附子干什么?有些地方拿附子当菜吃,如果是为了吃饱,那米饭也可以替代。
佛手:老师,这六字诀发音是不是以客家话或者粤语或者闽南话来发音呢?
归真老师:发音我刚才不是讲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