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真第六十二讲:人之体质
# 归真第六十二讲:人之体质
@所有人 今天我们继续讲课。
今天来跟大家讲一下人之体质。
为什么要讲人之体质呢,因为这跟我们后面要讲的伤寒有关系。
关于体质呢,现在大家讲的很多,经常有人说自己是什么体质,比如寒湿体质,血瘀体质,过敏体质,等等之类的。中医里面还有说某人是桂枝汤体质、小柴胡汤体质等等。
其实呢,这些说的都比较乱,这些只是说明了身体的某些问题,更准确地说应该是病证才对,而不应该称为某个人的体质。
体质是什么呢?体质其实就是人体的持势,人体持势有偏重,所以会有体质的不同。体质讲的是主,而上面那些更多的说的是客。
那人体的持势包括哪些方面呢?
我们之前讲过,人体内有升降,外有出入,升降者以主生长化收藏,出入者以主内外之平衡。人体是一个升降出入动态平衡的有机整体。所以人体持势也可以分为生长化收藏及内外出入两个方面。
先看生长化收藏五行之流转。
在内经中呢,把人分为五种,并进一步细分为五五阴阳二十五人,这是按照五行的不同来分。
我们来看灵枢通天篇。
黄帝问于少师曰:余尝闻人有阴阳,何谓阴人?何谓阳人?少师曰:天地之间,六合之内,不离于五,人亦应之,非徒一阴一阳而已也,而略言耳,口弗能遍明也。黄帝曰:愿略闻其意,有贤人圣人,心能备而行之乎?少师曰:盖有太阴之人,少阴之人,太阳之人,少阳之人,阴阳和平之人。凡五人者,其态不同,其筋骨气血各不等。
少师是上古时的名医。
这里首先说了,天地之间,六合之内,不离于五,人亦应之。五指的就是五行。根据五行的不同,少师把人分为太阴之人、少阴之人、太阳之人、少阳之人及阴阳平和之人,五种。
那这五种人分别是什么样的呢?这也是黄帝问少师的问题。
黄帝曰:其不等者,可得闻乎?
然后少师进行了讲解。
少师曰:太阴之人,贪而不仁,下齐湛湛,好内而恶出,心抑而不发,不务于时,动而后之,此太阴之人也。
少师先讲了太阴之人。
说太阴之人,比较贪心,而不仁慈,看上去非常谦下沉稳,喜欢得到而不喜欢失去,心思经常不显露,不与时动静,行动呢也会比别人慢,这是太阴之人的特征。
这里呢,少师先说了太阴之人外在特征,也就是总体上给人的一种感觉,没有讲到身体本身。
在后面呢,少师又说了身体方面的特点。
少师曰:太阴之人,多阴而无阳,其阴血浊,其卫气涩,阴阳不和,缓筋而厚皮。
为什么太阴之人会有这些特征呢?
太阴之人,五行属水,其持势偏于藏。
上面所有这些特征都是太阴之人喜藏的表现。
人体身心二元,身心互相影响,一个人的体质会反映在性格上,而同时一个人的性格呢又会影响一个人的身体。所以为什么男人女人会有不同呢,也是这个原因。
太阴之人以藏气为主,所以喜进不喜出,所以才会表现为贪而不仁。
藏气过甚,所以外表看起来就比较沉稳,不飘浮,所以给人的感觉就会行动比较慢,也就是所谓动而后之。
下齐湛湛,下齐就是谦下而齐的意思,湛湛是形容水面深沉的样子,下齐湛湛就是说人看起来比较低调,不怎么起波澜,也就是所谓的卑下以自持。
因为藏气过盛,那表现在身体方面呢,就是血多而气少,气血深藏于内,所以说阴血浊而卫气涩。
缓筋,筋主动,因藏而不喜动,故曰缓筋。厚皮,因气血藏于内而不出,故曰厚皮。
这是太阴之人的特征。
少阴之人,小贪而贼心,见人有亡,常若有得,好伤好害,见人有荣,乃反愠怒,心疾而无恩,此少阴之人也。
这是少师说的少阴之人,少阴者,属金,其持势偏于收。
收与藏有相似的性质,但并不像太阴之人藏的那样深沉。所以呢,少阴之人也会有小贪,如果自己没有收到而别人收到了呢,就会觉得懊恼,所以会心疾而无恩,疾就是嫉,也就是心怀嫉妒的意思,因为喜收而不喜欢给予,所以自然也就无恩,也就是不喜欢给人恩惠。
这是少阴之人的特征,以收为主。
太阳之人,居处于于,好言大事,无能而虚说,志发于四野,举措不顾是非,为事如常自用,事虽败而常无悔,此太阳之人也。
太阳之人呢,属火,其主长。
太阳之人以长气为主,所以说居处于于,于于就是舒展的意思,好言大事,就是喜欢说一些大话,即使自己没有能力去做的事情也会去说,也就是所谓的志大才疏,经常师心自用,不管不顾,即使事情失败了也不会后悔。
太阳之人与太阴之人有相反的特征,一个是主藏,一个是主长。
少阳之人,諟谛好自贵,有小小官,则高自宣,好为外交,而不内附,此少阳之人也。
少阳之人,属木,主生,也就是以生发为主。
少阳之人主生,因生而未长,所以不像太阳之人那样洋洋自得,大而疏落。其特点是諟谛好自贵,諟谛是审察的意思,也就是自我感觉很好,很容易自足,有小小官就喜欢自我宣扬,也是喜外而不喜内。
这是内经中讲的四种人,分别对应生长收藏。
人体呢,五运流转,生长收藏本是人体的正常功能,但五运流行应该平和,而不应该偏于一气,如果一气偏盛,则就会表现出相应不平衡的状态,不管是身体还是心理都是如此。
阴阳和平之人,居处安静,无为惧惧,无为欣欣,婉然从物,或与不争,与时变化,尊则谦谦,谭而不治,是谓至治。
阴阳平和之人也就是生长化收藏五气流转,气不偏盛,所以平和。当生则生,当长则长,当收则收,当藏则藏,所以既无恐惧,也不会欣欣然自得,与物流行,与时变化,这是最好的状态。
这是内经中讲的五种不同体质的人,分别对应于生长化收藏,是从五行的角度来讲的。
然后呢,我们来从六经的角度,也就是内外的角度来讲。
我们之前讲过,五行属于纵分,而六经属于横分,六经,主要是分内外。
把人按照阴阳内外之不同,可以分成四种不同的体质,分别是阳盛、阳虚、阴盛、阴虚。
那这四种分别是什么意思呢?
我们首先来看阴阳。何谓阴阳?经云,内者为阴,外者为阳,阴者藏精而起亟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
这是我们之前讲过的内容。
那什么叫阳盛呢?就是在外者为固过甚,对应人体来说呢,就是皮肤毛孔常闭而不开。
阳虚呢,就是阳不能为固,皮肤毛孔常开而不能闭。
阴盛呢,就是内者藏精过甚,而不能生发。
阴虚呢,就是在内起亟过甚而不能藏精。
这是阴盛、阴虚、阳盛、阳虚,四种状态的含义。
那这四种状态分别对应什么情况呢?
我们来看,如果一个人阴气正常,也就是在内者藏精起亟正常,而在外者如果阳盛的话,会出现什么?
阳盛则玄府闭合,体内生化正常,而热不得外散,所以其热在外,而生外热。
阳盛之人,因为玄府闭合,所以耐冷,而不耐热,在天很冷的地方也不容易伤寒,但是在天热的时候呢,因为热气不易外散,所以容易中暍,也就是中暑。
阳虚之人呢,因为玄府不合,热气经常外散,经常流汗,所以呢,会生外寒。
阳虚的人,天一冷就很容易感染风寒,而天一热呢,又很容易流汗,丧失津液,所以阳虚的人呢,不耐寒,也不耐热,寒热都容易生病。
阳盛的人是天冷的时候不容易生病,而天热的时候容易中暑,阳虚的人则天寒的时候容易伤寒,而天热的时候呢又容易汗出伤津。
这是阳盛和阳虚,然后我们来看阴盛和阴虚。
如果一个人其阳在外者正常,也就是玄府开合正常,但是阴盛呢?也就是阴藏精太过,而不生发。这样则内部生化不足,不能维持人体正常的温度,所以会生内寒。
而如果阴虚呢?也就是阴在内起亟太过,生化过旺,则人会生内热。
阴盛的人,因为内部生化不足,所以身体常寒,即使天热的时候也会感觉到冷,更不耐天寒,如果碰到天寒呢,则很容易伤寒直中。
阴虚的人呢,因为内部生化过旺,体内温度常高,容易生温病,也就是体内相火过旺。
但是阴阳呢,是会相互影响的。
比如一个人阴盛,内之生化不足,人为了维持自身的温度,就会自然地紧闭玄府,使热量不散出,久而久之,玄府闭合成了常态,则会形成阳盛,所以说阴盛之人久则阴阳俱盛。
而如果阴虚呢,因为内之生化过旺,体内常热量有余,所以人就会经常打开毛孔散热,毛孔经常处于开放状态,久之则会变成阳虚,所以阴虚之人呢久则阴阳俱虚。
如果一个人阴气平和,藏精起亟正常,则人身玄府自然调节,遇热而开,遇寒而闭,也就是所谓的阴为之主,阳予之正。
这就是阴阳盛虚的不同。
总结起来,阳盛则外热,易中暍,阳虚则外寒,易伤寒,阴盛则内寒,易直中,阴虚则内热,易温病。
这是四种体质的不同。
太阴、少阴、太阳、少阳之人,是按五行流转来分,阴盛、阴虚、阳盛、阳虚,是按内外阴阳来分。
这就是人体质的划分,也就是持势偏重不同的划分。
持势,久则势增,人体经常处于某一状态,成为了定势,如此便形成了人体不同的体质。
体质不同,其易感的疾病也不同,表现出来的证状也不同。
人体阴阳平和,五运流转正常,无一气偏见,内外阴阳有序,则人体安和无病,有病也容易医治。
好了,今天我们就讲这么多,大家有什么问题没有?
答疑
麒:老师,请问直中是什么意思?
归真老师:直中讲伤寒论的时候跟大家讲。
三得:请问阴盛和阳虚可以同时存在么?
归真老师:可以同时存在。
艳阳天:老师,请问人的体质也会变的吗?谢谢。
归真老师:会变呀,比如一个人经常处在寒冷之地,皮肤常闭,久则不就阳盛了吗?
当归:请问老师!按五行分的四种体质与按阴阳分的四种体质有没有内在必然的联系呢?
归真老师:不能说必然的联系,但是会有联系,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比如寒地的人,其皮肤紧闭,久则阳盛,人不多动,其人也偏于藏。
当归:老师,阴阳俱盛体质的人是不是夏天特别怕热而冬天又特别怕冷?
归真老师:不能说怕冷怕热,只是说易感于病不同。
C酱:请问老师阴血浊而卫气涩啥意思?
归真老师:阴血浊,浊者重也,血沉于内,卫气涩,涩者难行也,阳不行于外。
鲨鱼辣椒:请问老师,阴阳俱虚的情况是因为阴虚生化热而导致的阳虚。那么治疗起来是不是应该先治疗阴虚?但是现在大多数经方医生对阴阳俱虚却以扶阳为主,甚至有说法是阳足阴自回。
归真老师:别人的治法可能有别人的道理,这个我不了解。
落尘雨:谢谢老师,除了阴阳平和,其他几种体质严格来说是不是为病?只是现在能做到阴阳平和的人很少吧。
归真老师:人要适应环境而生存,所以人体质会有稍许差别,只要体内能维持平衡,与环境相应,便不为病。
一粒粟:老师您好,您刚才所讲的按横向六经所划分的五种体质,实际上和五行模型是可以相贯通的,甚至可以说并无实质区别(或许我的理解有误)。我的问题是:为什么按六经划分的体质类型是五种而不是六种呢?
归真老师:因为你没把两者分清楚,所以你有这个问题。
谦灵:阳盛则玄府闭合,热不得外散,所以其热在外,阳盛则生外热。请问老师,热不得外散,会生内热吗?其热在外是在表吗?
归真老师:会,一开始其热在外,如果热一直不得散,体内环境变化,内热也会起,所以会有传经化热呀。伤寒一日,太阳受之,脉若静者,为不传,颇欲吐,若躁烦,脉数急者,为传也。
馨仪:老师好 ,是否先阳虚,然后阴虚,再阴阳俱虚,有顺序而言呢?
归真老师:不是的,课里不是讲了吗,阴虚久了也会阳虚。
阿忠:老师,您好!阴盛生内寒。请问内寒有哪些具体表现?谢谢!
归真老师:具体表现现在还不需要讲。
归真老师:我们讲课的内容是前后呼应的,所以前面讲的内容,有些地方没有讲到的,后面会慢慢讲到,而前面的内容又会是后面内容的基础,所以大家要慢慢学,要把讲到的内容先掌握好,要不然后面的内容就不容易懂了。
易初:老师好,现在划分的九种体质其实都是症,可以和今天讲的对应过来吗?比如说痰湿,好像很多都可以有。
归真老师:我不知道九种体质是什么。
如心:老师好!一,阴阳五行体质与阴阳二十五人有何联系,又有什么区别?二,脉象和五色如何确定五行体质?
归真老师:内经中有阴阳二十五人篇,你可以先自己去看,这不是我们要讲的重点。
ZHANG:内经中讲的五种不同体质的人:讲了太阴,少阴,太阳,少阳,还有一种呢?按六经分:讲了阳盛、阳虚、阴盛、阴虚,四种,还有两种呢?
归真老师:还有一种是阴阳平和之人。按六经分不是说就是分成六种,太阴、少阴、厥阴、太阳、少阳、阳明这样,而是按照六经的思维,分为内外表里之不同。
鲨鱼辣椒:老师,什么情况下阴盛和阳虚会同时出现?
归真老师:比如说用错药的情况下。
归真老师:大家要好好学习呀,不要抱有急功近利的心态,要好好先把医理学明白。